北京动物园之 两 栖 动 物 爬 行 馆
北京动物园开放时间
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 7:30-18:00
每年11月1日至3月31日: 7:30-17:00
海洋馆开放时间
1月16日至3月31日、11月1日至12月31日:10:00-16:30(16:00停止售票)
4月1日至10月31日:9:00-17:30(17:00停止售票)
交通路线
途经北京动物园的地铁、公交线路有:地铁4号线、特4路、7路、15路、19路、27路、45路、65路、87路、102电车、103电车、运通104线、运通105线、105电车、运通106线、107电车、111电车、运通205线、206夜班、209夜班、特19路、332路、334路、347路、360慢车、360快车、362路、534路、563路、608路、632路、685路、697路、714路、京城水系一日游。
门票价格
北京动物园旺季票价(每年4月1日-10月31日)
联票:20元/人(包括门票、熊猫馆);
门票:15元/人(不包括熊猫馆门票);
熊猫馆5元/人;
企鹅馆10元,儿童动物园10元(均不包含在联票内)
北京动物园淡季票价(每年11月1日-3月31日)
联票:15元/人(包括门票、熊猫馆)
门票:10元/人(不包括熊猫馆门票);
熊猫馆票价5元/人;
企鹅馆10元,儿童动物园10元(均不包含在联票内)[11]
北京海洋馆票价
成人票:130元(持北京公园年卡120元)
优惠票:70元
概况简介
北京动物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东邻北京展览馆和莫斯科餐厅,占地面积约86公顷,水面8.6公顷。是中国开放最早、饲养展出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园。饲养展览动物500余种5000多只;海洋鱼类及海洋生物500余种10000多尾。每年接待中外游客600多万人次。是中国最大的动物园之一,也是一所世界知名的动物园。
北京动物园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当时被称为“万牲园”。它的前身是清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试验场是在原乐善园、继园(又称“三贝子花园”)和广善寺、惠安寺旧址上所建。初衷是为学习西方先进经验,“开通风气,振兴农业”。
建成后的农事试验场占地面积约71公顷,除有不少精美的建筑物外,还设有试验室、农器室、肥料室、蚕室、温室、农夫住宅等。对各类农作物分为五大宗进行试验,分别为“谷麦试验、蚕桑试验、蔬菜试验、果木试验、花卉试验。附设的动物园面积仅占1.5公顷(即今北京动物园东南隅),最初展览的动物是南洋大臣兼两江总督的端方,自德国购回的部分禽兽及全国各地抚督送献清朝政府的动物约百余种。植物室内建有温室,并展出各种奇花异卉。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6月16日,农事试验场全部竣工,开放接待游人。门票售价为铜元八枚,孩童、跟役减半。如需到动物园和植物园参观要另买票,动物园票价为铜元八枚,植物园票价为铜元四枚。在农事试验场的正门外东西两旁,各设有小屋一间;东边一间是售票处,有两个窗口,分别为南窗、西窗;南窗卖男客票,为白色;西窗卖女客票,为红色。西边一间是寄存物件处,如有大件、要件不便带入场中的,可以寄存此处。游人入场由东门进,分男左女右。进门后,有人验票、剪票。
由于农事试验场所处之地,交通十分便利,又是京师第一座集动物、植物为一体的,带有公园性质的农事试验场,故开办之初,人流不断,十分热闹,甚至慈禧、光绪也两次来园观赏。农事试验场之名,很快盛传京师
1949年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了当时名为“北平市农林实验所”的北京动物园后,将其更名为“北平市农林实验场”。考虑到农时试验场的条件已经不适应进行农桑实验,经过整修、改造和绿化,于同年9月1日定名为“西郊公园”。
1953年后,从国外交换的动物及国内搜集动物骤增,为预防动物疾病,需要将新引进的动物隔离检疫,经市园林局批准,将西郊打石厂(白石桥路南口)改建为西郊公园动物饲养场。1955年4月1日,西郊公园正式改名为“北京动物园”,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著名学者郭沫若题写园名。
“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技人员受到冲击,科研工作停滞,国际动物园之间的联系全部中断,动物交换停止,国内动物园之间的动物交换也急骤减少。1966年以后,基本建设不仅停滞,园内的部分建筑还遭到毁坏:园正门额枋上砖雕墙被铲平,畅观楼前树林内的“宋教仁纪念塔”、荟芳轩前的“四烈士墓”均被砸毁。由于郭沫若受到冲击,由他题写的园名匾额被摘除,便从毛泽东诗词书法《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送瘟神》中选择“北京动物园”五个字,拼凑成了使用至今的园名牌匾。
北京动物园除了接受和饲养外交礼品动物,北京动物园还向国外提供了很多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作为国际交流的礼品赠送出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70年代打开外交局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北京动物园的前身是“清农事试验场旧址”,也是“乐善园建筑遗存”,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种动物是一种传说中的瑞兽,叫麒麟,因为脑袋冲上昂仰着,所以,也称为“朝天犼”
两栖爬行动物馆
北京动物园两栖爬行动物馆位于动物园西南部,紧邻鬯(音畅)春堂,建于1979年,建筑面积4345平方米,曾经是北京动物园设施最好的馆舍之一。两爬馆分上下两层,设计有展厅、参观廊、室、操作廊间、饲料饲养间等功能区块,馆内设置大小不一的展室90余个,展室面积根据展示的动物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用于饲养和展示扬子鳄的展厅面积最大(179平方米);展示蛇的展厅面积则不足1平方米。门厅左侧展示鳄、龟、鳖等爬行动物,最大的一间鳄鱼展室就位于此,门厅右侧楼下展示两栖动物,楼上展示蛇类,右侧展厅中央是饲养和展示网蟒的蟒蛇展厅,展厅贯通上下两层,长12米,宽6.4米,高11米展,厅中央用混凝土铸造了一棵假树供蟒蛇攀援,厅内有空调系统和湿度调节系统,这在1970年代的中国是非常先进的。
这就是我们马上就要去的两栖爬行动物馆,摄于北京动物园
今天的天气非常好,阳光明媚,蓝天白云,带着刚从英国回来探亲的小孙孙,来动物园玩儿
这些都是体型很小的蜥蜴,它们行动灵活,善于攀爬,一般以昆虫为食,摄于爬行馆
这个小家伙的头是不是很像蛇的脑袋呀?摄于爬行馆
在森林里,蛇是一种很可怕的动物,这只蛇正处在冬眠状态,摄于爬行馆
快看,多爱的小家伙,东张西望,还不时闭上眼晴休憩一下
正在休息中的巨蜥,摄于爬行馆
哈哈,蜥蜴的名堂非常多,在世界各个地区都有生存,甚至连沙漠都能发现它们的行踪呢
龟的种类很多,通常分为龟、鳖等,摄于爬行馆
照片显示的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 扬子鳄,摄于爬行馆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蟾蜍(冬眠期),古代传说蟾蜍是一种三条腿的动物,在月亮上与嫦娥为伴
上面一组照片显示的是白化网纹蟒,分布于东南亚及南亚地区
大蟒蛇,在冬季,所有的蟒蛇类都会进入冬眠,摄于爬行馆
照片显示的是蟒蛇的骨骼,摄于爬行馆(资料翻拍)
大蜥蜴的外表虽然有些“严肃”,但却是很可爱的一种动物
青蛙有益于人类,工作人员宣传,应杜绝餐食青蛙,保护动物就是爱护自己
骑在乌龟脖子上拍照,一次要交五块钱(不限张数),一口气拍了五张,小孙孙很高兴
照片显示的是《北京动物园国际礼品动物输出名录(1953 - 2000年)》,摄于动物园
在热带生活的鸵鸟,不惧寒冷,在它们的“领地”里,闲庭散步
在冬天,没有看到东北虎,反倒是白化虎在院里子走来走去、优哉游哉
篇幅有限 待续未完 谢谢欣赏 下篇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