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奇,这是种什么烟?在大庭广众之下售卖
乘火车逛东北序:
东北,亚欧大陆伸向西太平洋的额头,绽放亿万年冰雪魅力,让人类第一缕曙光在他的躯体上横陈。
东北,是一个美丽富饶地方,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紧紧包裹着它,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奔腾着、欢笑着、撒着欢在它的怀里嬉戏。三江平原、松辽平原孕育着广袤的黑土地。初到东北,并不习惯。不习惯它冬日的单调、酷寒,以及平坦得让人失去了想象的坦然。然而,当真正走进了东北大山,那蜿蜓曲折的沿山公路,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景象,让想象力都会贫乏起来,又让我忆起东北的好来。
到东北去的念头是由一首歌所萌发的,那时候《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唱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真的好想见识见识东北到底有多少个活雷锋, 这个念头一直深埋心底,直到有一天另一首歌慢慢唤醒了它。“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满山遍野 大豆高粱。在那青山绿水旁,门前两棵大白杨,齐整整的篱笆院,一间小草房啊。哎…我爸爸有事没事,总想喝点酒,就算是没有菜 那也得喝二两。。。”优美的曲调,浓郁的东北腔,庞龙的《家在东北》再一次抓住了我的心,我决定不再等,就在东北过新年。
时间轴:2011年12月26日下午由重庆飞到沈阳,2012年1月5日中午由哈尔滨火车返回重庆,历时10天。此次东北之行基本囊括了东北的几大看点,但也有些许遗憾。
2011年12月27日:沈阳故宫、辽宁省博物馆、皇太极陵,沈阳韩国街,凌晨12点火车至大连,宿火车。
(沈阳篇请见下文)
2011年12月28日:早上5点半达到大连,吃过早饭,在火车站乘公交车至黑石礁看日出,然后参观大连自然博物馆看鲸鱼标本,在黑石礁采海带,星海广场逛街。宿大连。
(大连攻略链接:863347.html)
2011年12月29日:早起乘轻轨去金石滩,吃过大连小吃之后返回沈阳,在沈阳坐晚上8点的火车前往长白山。宿火车。
(长白山攻略链接:863635.html)
2011年12月30日:早上7点到达长白山,游玩一天,下午5点乘车前往吉林省吉林市。宿吉林市。
(雾凇岛攻略链接:863660.html)
2011年12月31日:早起至雾凇岛看雾凇,中午乘动车前往长春,参观完伪满皇宫后火车至哈尔滨,转火车前往齐齐哈尔,宿齐齐哈尔。
(长春攻略链接:864049.html)
2012年1月1日:齐齐哈尔至扎龙湿地看丹顶鹤,下午返回哈尔滨。宿哈尔滨。
(扎龙观鹤全攻略链接:864057.html)
2012年1月2日:哈尔滨至雪乡,宿雪乡。
(雪乡全攻略链接:864059.html)
2012年1月3日:雪乡游玩,下午返回哈尔滨,中央大街欣赏夜景。宿哈尔滨。
2012年1月4日:哈尔滨教堂一日游,晚上前往冰雪大世界。宿哈尔滨。
2012年1月5日:上午参观东北虎林园,黑龙江省博物馆,红博。中午火车返回重庆
(哈尔滨全攻略链接:864912.html)
在这里要非常感谢铁道部,在东北的行程基本上都是借助火车完成的,也感受到了火车带来的快捷与便利。
。。。。。。。。。。。。。。。。。。。。。。。。。。。。。。分割线
沈阳篇:
一个在祖国西南省份长大的人,像我,是最向往北国风光的,何况这一次是到更北的关外。当飞机抵达沈阳机场时,我的心就有一阵微微地颤动,我如梦幻般踏上了这片广袤的黑色的土地——“大辽之宁”。辽宁对于我来说,就是辽远的地方。
没到沈阳时,我一直想象他的模样。
沈阳是什么呢?感觉上是一座日薄西山的老工业城市,高楼和烟囱是这座城市矗立的名片。我以为这样的城市是不经看的。好在我还喜欢这座城市的另一张名片——二人转,有了二人转,这座城市一定是活力四射的。但有人告诉我,这座城市还有故宫和清帝的陵墓,都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于是我就暗自欣喜,我最喜欢这样有历史沉积的地方。
沈阳,辽宁省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特大城市,东北地区最大的国际大都市,东北地区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旅游中心。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被誉为共和国长子。
2011年12月27日 晴 零下20度 沈阳故宫、省博物馆、皇太极陵、韩国街
今天正式开始在东北大地的“访问”,心里还是有一点小激动,一大早就再也睡不着了。
TIPS:
交通:沈阳作为辽宁省会,交通非常便利,公共交通(公交车或地铁)能到达几乎所有景区。出租车起步价9元3公里,超出每公里1.82元。机场大巴:由马路湾首车6:00,末车19:00,车隔60分钟,整点发车。线路:马路湾(沈阳站、太原街) ——北方航空城(北站、中街) ——桃仙机场(共3站)。桃仙机场发车时间由航班抵港时间确定,从每天第一班到达起至最后一班航班结束,均有巴士专线发往市内.
不可错过的景点:沈阳故宫、北陵、918纪念馆、韩国街、省博物馆。
最佳季节:没有季节限制
(下一篇大连海上日出链接:863347.html)
昨晚由机场大巴送到了火车站,因为火车站一般是都住宿很多、交通也超便利的地方。早起后在火车站购买了晚上前往大连的火车票,然后乘坐地铁1号线(黎明广场方向)在怀远门站下车B出口出站,步行500米到达沈阳故宫(门票50元),开始了今天的游览。(具体行程请跟随图片看下文)
12月底的沈阳,正是寒风彻骨,万物肃杀的季节。一大早,怀远门胡同里已经人马喧嚣,拥挤嘈杂,一派熙熙攘攘的繁忙景象。菜摊的老板,穿着硕大的棉猴,时不时接近喷灯,试图烤一下冻僵的手。大板车上的孩子,除了冻红的小脸以外,全身龟缩在被子里索索发抖。几堆蔬菜或者半扇猪肉,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当。不停地可以听见他们的吆喝声与跺脚声。要知道,已经零下10多20度了!到了10点后,街面上渐渐散去,依稀留下卖干货、罐头、衣物和电池等小零碎的摊点。沈阳人卖东西比较实在,很少象南方一样”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砍价离谱,除了给你个白眼外,还有”买不起请走“的奚落。
寒风瑟瑟的冬日清晨,人行道上,臃肿的防寒服把人束裹得严严实实,只有一双眼睛在外面露着。人们行色匆匆,川流不息。
但在故宫广场却有别样景象,且绽放出严冬里的盎然春意,生机勃勃。太极拳爱好者们个个头顶片片白霜,呼吸吐纳着缕缕哈气,一丝不苟地习练着太极拳的一招一式,伸手投足“走弧线”、“画圆圈”,心里揣摩着“八法五步”。
故宫门前依然过往着冻得发怵的行人,但习练太极拳的阿姨们头顶冒着蒸蒸热气,感受着“春天”般的暖意。
身处闹市之中的沈阳故宫就是这个城市的灵魂,她代表着这个城市的前身
沈阳的故宫又称后金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380年前努尔哈赤率部众从辽阳迁都沈阳。从此,沈阳城从一个边陲小城发展为一代帝王都城。沈阳故宫前后共建了11年,全部建筑90余所,300余间。沈阳老城内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6万平方米,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衍庆宫、启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
去过北京故宫后就决不能带着先入为主的印象憧憬沈阳故宫,二者比起来,后者要逊色的多,不管是从建筑规模、气势上都相差甚远,概念上把沈阳的故宫叫故宫都有些夸大其词,虽说都是皇家宫殿,却不可同日而语,难怪顺治入关后,竟舍了自己祖业,住起别人住过的老房子,那实在是无可比性。历史就是这样捉弄人,该是大明气数已尽,满族人打了北京那么多年,历经两朝而踏不进北京半步,谁知大明江山自己坐不稳了,却从自己内部先乱了,李自成直捣黄龙,掀翻了大明王朝的江山,应了探春的那些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先从内部乱了,才能一败涂地,崇祯在梅山上吊死时,皇太极一定在九泉下偷着笑起来,不知道袁崇焕将军会不会冷笑。最可怜还是李自成,屁股还没做热,就不得不舍弃了金銮殿中的三千佳丽,拱手相让于清人。从此天下改姓爱新觉罗。
沈阳故宫的正门-----大清门
沈阳故宫地图,大家有个大体位置上的概念
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从正门进去,就能看见崇政殿,相当于北京故宫的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
崇政殿全是木结构,五间九檩硬山式,辟有隔扇门,前后出廊,围以石雕的栏杆。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据说是努尔哈赤不忘自己是游牧民族的缘故,一定要用绿色镶边,到了北京可就没有绿色了,后代子孙都忘本了。
此殿是清太宗日常临朝处理要务的地方,公元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
殿顶铺饰黄琉璃瓦及五彩琉璃龙纹
殿柱是圆形的,两柱间用一条雕刻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实用与装饰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气魄。
殿内摆放着一张龙椅,殿外有石砌的御路,殿前有宽阔的台阶,左右各置着石座麒麟。
精美的珐琅彩香炉
大殿右上方挂有道光皇帝御笔亲书《留都御殿感》
崇政殿北首的凤凰楼高三层,是当时盛京城内最高的建筑物。现在看起来不怎么样,放在当时可是风水宝地,凤凰楼建造在4米高的青砖台基上,三滴水歇山式围廊,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
盛京八景之一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传称。凤凰楼上藏有乾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
凤凰楼之后便是后宫
清宁宫
清宁宫为五开间前后廊硬山式。是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居住的"中宫"。室门开于东次间,屋内西侧形成"筒子房"格局,东梢间为帝后寝宫。宽大的支摘窗式样朴素,棂条皆以"码三箭"式相交,宫门亦不用隔扇式。正对宫门竖立祭天的"索伦竿",此均为源自满族民间的传统风格。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缘剪边,前后皆方形檐柱,柱头饰兽面,檀枋施彩绘等,则是吸收汉、藏民族建筑艺术。
殿内会客区
道光皇帝《清宁宫敬纪》
清宁宫的侧面则是永福宫
“五宫”之一的永福宫,是庄妃布木布泰寝宫,取意《汉书·礼乐志》“慈惠所爱,美若修德,杳杳冥冥,克绰永福。”庄妃布木布泰,是皇太极孝端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侄女、宸妃海兰珠胞妹、顺治皇帝福临生母。
据史学家介绍,清代早期葬制,皇后无论死于皇帝之前,还是死于皇帝之后,都要与皇帝合葬、同陵同穴。但是,作为皇太极爱妃的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死后却葬在了河北遵化县昌瑞山的昭西陵。
有的传说,庄妃死后,原本要葬在沈阳昭陵与皇太极合葬。但是,运送庄妃遗体回沈阳途中,走到河北遵化县昌瑞山时,庄妃突然显灵,托梦与康熙皇帝,说要将她安葬在昌瑞山昭西陵。有的传说,孝庄文皇后下嫁多尔衮,已不是皇太极皇后了,所以不能再入昭陵与皇太极合葬。
史学家认为,据史料记载,庄妃不与皇太极合葬原因,是因为庄妃生前留下遗嘱给康熙皇帝:“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皇太极)梓宫奉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必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
顺治皇帝便诞生于此
进入一个角门,就是御花园
御花园地方不是很大,也有小桥流水。这里有一排小殿,是些宫女居住的地方。
转过皇帝的御花园,通过一角门就转到了大政殿
大政殿草创于1625年,是努尔哈赤所建。这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里面有仙鹤叨着灵芝的雕像,大概象征不老的梦想吧!清世祖福临曾在此即位称帝,后来福临又在此宣布迁都北京。
这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正门有两根盘龙柱,以示庄严。这也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初称大衙门,1636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其下为须弥座台基。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
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
十王亭位于大政殿两侧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满族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的反映,此建筑布局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史所仅见。其东侧五亭由北往南依次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
西侧五亭依次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
十王亭里清太祖给八大王的训示
十王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在宫殿办事的现象,历史上少见。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10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这也是满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
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文溯阁是皇帝读书的地方。
沈阳故宫院内的文溯阁之所以名扬四海,不仅仅因为它的建筑别具一格,而且因为它是闻名于世的《四库全书》的珍藏之所,也是建在宫廷中的最大的一所图书馆。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编纂的我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一部丛书,与万里长城、大运河一起,被誉为古代中国的三大工程。文溯阁《四库全书》是我国现存的《四库全书》三部半中的一部,这部书原保存在沈阳, 1966年10月为了备战运到甘肃保管,至今已近40年了。
《文溯阁记》碑亭
文溯阁则是清历代皇帝祭祖居住的地方
乾隆皇帝所建戏台,每次来盛京祭祖,总是会在此听戏
沈阳故宫还明显受到萨满教的影响,萨满教是满族人的原始宗教。
神帽
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与发达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出现时间非常早,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它的历史可能与现代人类出现的时间一样长久,甚至在文明诞生之前,即当人们还用石器打猎时这种宗教就已经存在。它曾经长期盛行于我国北方各民族。
满清入关之前,生活也是相当朴素的,皇帝与后妃所居住的殿内陈设相当简单,没有北京紫禁城的红木家具,有的就是满族最原生态的土炕,最离谱的后面御厨房中的大铁锅和高烟囱,全无半点皇家气派,就是这样简陋的沈阳故宫主人战胜了北京紫禁城中不可一世的帝王取而代之,明王朝的列祖列宗可能也没想到,自己的一番心血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后清朝历代皇帝祭祖之时均会带一些精美物件到盛京, 博物馆内还存留着这么几件
粉彩描金龙纹冠架
双瓥耳粉彩大瓶
身处古老的宫殿中,朝代更替,多少风云人物化作云烟,只留下这巍峨宫殿依然不朽。
。。。。。。。。。。。。。。。。。。。。。。。。。。。。。。。。。。。。。。。。。。。
参观完沈阳故宫,本想步行去附近的东北王张作霖的官邸看看,可惜的是没能找到路
只好步行到大西门的公交站乘坐326或者260在市中级法院站下车步行前往马路对面的辽宁省博物馆。目前国内的所有省级博物馆都实现了免费参观,这点很赞。
辽宁历史悠久,古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 辽宁地区就有人类劳动、繁衍、生息活动。在营口大石桥南金牛山发现的金牛山人化石及其遗址,距今已有28万年,是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人类栖息地。在朝阳市喀左县发现的鸽子洞遗址及出土的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遗址,距今有5万年左右。
约在7000年前,辽宁地区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沈阳新乐遗址和出土的大量器物,显示了辽宁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繁荣景象。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年,从出土的祭坛、积石冢、神庙和女神彩塑头像、玉雕猪龙、彩陶等重要文物得出,这里存在一个初具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标志着辽宁地区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辽宁省博物馆于1949年成立,是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藏品总量达11.5万件,以辽宁地区考古出土文物和传世的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体,藏品分为考古、书画、雕刻、陶瓷、丝绣、服饰、铜器、货币、漆器、景泰蓝、家具、古生物、少数民族文物、甲骨、碑志等17类文物,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收藏体系,其中尤以晋唐宋元书画精品、宋元明清缂丝刺绣、红山文化玉器、商周时期窖藏青铜器、辽代陶瓷、历代碑志、明清版画、古地图、清李佐贤《古泉汇》著录的历代货币等最具特色和影响。
约在7000年前,辽宁地区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沈阳新乐遗址和出土的大量器物,显示了辽宁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繁荣景象。
女神彩塑头像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村,是一处原始社会末期的红山文化遗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辽河流域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一座女神庙,并在庙中出土了一尊完整的与真人一样大的泥塑女神头像,和女神头像同时出土的还有6个大小不同的残体泥塑女性裸体群像。
女神的手脚与部分肢体
红山女神复原图
牛河梁女神像是否与传说中的“女娲氏”有关?古籍记载中,女娲的第一大功劳就是“搏黄土做人”。而牛河梁女神带有肢骨的塑件,与古籍记载有惊人的相似。
积石冢与祭坛所出土彩绘陶罐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凤长19.5厘米,高12.5厘米,厚1.2厘米。质为淡青色玉,局部夹杂灰白色沁与瑕,扁薄片状,正面雕琢凤体,羽毛以阴线刻划,整体雕刻非常精细。
该器物出土于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当时枕在墓主人的头下。保存如此完整,刻画如此传神的玉凤还是第一次发现。
辽宁建平出土的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后期玉器制品,猪首龙身,通体呈鸡骨白色,局部有黄色的土沁。龙体蜷曲如玉玦形,首尾相连,器体厚重,造型粗犷。猪首形象刻划逼真,肥首大耳,大眼阔嘴,吻部前突,口微张,露出獠牙,面部以阴刻线表现眼圈、皱纹。中央的环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的小孔。玉猪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龙形器物之一。
玉人
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四号墓出土了的一件玉人,高18.6厘米,黄绿色玉质,裸身,身材短小清瘦,五官清晰,双目微闭,眉头紧锁,嘴半张,双手抚于胸前,五指分开。这一玉人形象,似一尊神灵附体的巫傩之像,常被学者解释为巫人,墓主人也被推测为红山文化晚期一位通神独占的大巫或者一人独尊的萨满。
红山玉龟
专家们在“上手”观察牛河梁第五地点出土的两件玉龟时发现,两件玉龟大小、头部、尾部有明显差别,一玉龟的腹部有一明显的凹陷,有手指肚大小。这一奇特现象引起专家兴趣。众人便议论起几年前有人提出的“红山文化玉器分公母”的旧话题。后经电话请教生物学教授,得到“腹部有凹陷的当为公龟”这一肯定回答。至此,牛河梁红山文化玉龟分公母有了确切物证。
红山玉狐狸
红山玉勾云形珮
自公元前20世纪夏朝进入奴隶社会后,辽宁地区逐步与之建立了隶属关系。据中国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地区最早为冀、青2州之城, 夏商为幽州、营州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全面设置郡县,在辽宁地区设置辽东、辽西、左北平郡。两汉、三国时隶属幽州。西晋隶属平州。东晋为营州。隋朝时置辽东郡、柳城郡、燕郡。唐朝时在安东都护府的管辖下。辽代为东京道、中京道、金代为东京路、北京路。元代置辽阳行省。明代时为辽东都司。
辽宁省博物馆藏青铜器亦颇为丰富,既有考古发掘品,又有传世佳品,辽宁出土的青铜器中,礼器多同于中原而兵器,用器则颇具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商代燕国“耳耳文”方鼎
内有铭文,是研究商代末期文化的重要资料
西周兽面纹鼎
西周晏侯盂
西周鸭形尊
朝阳纤维厂唐墓出土的三彩和石俑
朝阳是我国北方除山海关外惟一出土唐墓的地区,被列为我国八大唐墓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发现隋唐墓葬170多座,出土墓志20余合,各类文物近3000件。此次发掘的17座墓葬群是在今年5月发现,位于市区东南部,原纤维厂院内,发掘面积达1000平方米,皆为砖室墓,其形状几乎涵盖了所有已发现的唐代墓葬,其中弧形墓10座、圆形墓4座、舟形墓2座、方形墓1座。某些墓有早年被盗的痕迹。
辽国尚父干越宋王墓志铭碑
辽代与北宋对峙,是统治中国北部的一个王朝,1125年为金所灭。在太祖阿保机统治时期,创建奴隶制国家,确定皇权世袭,建立军队,制定法律,修建都城,制造文字,此后继续向外扩张。西吞并甘州回鹘,东灭亡渤海国,南占领燕云十六州。太宗死后,经过世宗,穆宗,景宗,一再发生争夺皇权战争。982年圣宗继位,实行一系列改革,多方面削弱奴隶制,确立封建制的统治。其间他带兵南侵,与宋订立澶渊之盟,两国各守旧界,此后不再有大的战事。圣宗在位半个世纪,是辽朝的全盛时期。到兴宗,道宗时期皇室内部政变频繁,各族人民反抗辽朝的起义连绵不断,辽王朝日见衰败。金政权建立后,接连打败辽王朝,很快取代了辽在东北的统治地位。1125年天祚帝逃往西夏途中,为金兵追获,辽亡。
辽代石墓壁画上留下了当时辽人的生活装扮
这些时刻为研究辽代的居民生活提供了依据
著名的磁州窑就是在辽代时期发源的
辽代调兵用鱼符
花树状金步摇
辽代的金属饰品极具鲜明地方特点
金耳环
金腰带
鎏金双凤银饰件
鎏金银冠
镇馆之宝----明宣德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宣德时期是青花瓷烧造的黄金时代,所用钴料主要为进口的“苏泥勃青”,由于其含铁量高,含锰量低,因此烧成后青花色泽浓翠,釉面出现铁黑色斑点,极富特色。
明宣德款青花云龙纹天球瓶,该器胎骨厚重,造型端庄。绘巨龙腾跃于云间,灵动鲜活。口沿下横书“大明宣德年制”款,是宣德青花瓷的极品。
要是这个上拍卖行的话,轻松破亿,能拍个几亿也说不定。
清代正黄旗与正红旗军服
辽宁地区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公元1644 年--公元1911年)的发祥地,至今遗存下来的沈阳故宫、清初三陵(永陵、福陵、昭陵)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历史面貌。
清代一品文官官服补子,图为仙鹤
清代一品武官官服补子,图为麒麟
。。。。。。。。。。。。。。。。。。。。。。。。。。。。。。。。。。。。。。。。。。。。。
参观完博物馆,几近中午,在博物馆附近的一家东北菜餐馆点了地三鲜和虾仁豆腐,吃过午饭,回到之前下车的中级法院车站,乘坐260在北方医院站下车,然后步行800米到达北陵(途经辽宁省政府)。
在去北陵转车的路上,碰见这样一栋惊世骇俗的建筑,一打听,原来这就是沈阳的方圆大厦。不幸的是,这栋大厦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CNN)旗下网站评选出全球最丑的十大建筑,位列第九。但CNN也同时表示,由于“审美”定义偏主观,此榜单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全球十大“最有争议”的建筑。
也许美国人是不懂中国的方圆之道,更不明白这样的造型代表财富,在沈阳的金融中心,正需要这样一栋方圆大厦才能让财货流通、财源滚滚。 只有钱,能让全人类如此疯狂!从人类史上第一笔付款纪录开始,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像金钱一样,激起道德和宗教的非议,引发国家与个人之间无尽的冲突和竞争。在辽宁省博物馆有这样一个展出《中国古代货币展》,将为我们揭秘这个万恶之源的来历。
北陵门口一栋很独特的现代建筑
北陵门票30元(东北的门票就是便宜),门口有10元的电瓶车,如果不乘电瓶车,也可以步行穿过北陵公园,会看到很多冬季运动项目。
之所以想去看看北陵,是因为前段时间看了一本叫《天眼》的小说,提到盗皇太极墓。整个北陵公园建设的也颇有些规模,只是可惜进到北陵院子里之后,没有任何的意外发现。只是觉得保护不够妥善,很多东西都陈旧得很。小石狮子、柱子上的镂空雕刻等等都有破损,角楼的挂角风铃也都残破了。游览的人也很少,感觉有些破败。
冬日的北陵公园成为了沈阳冬季运动最好的场所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满洲爱新觉罗氏。1626年,继位后金可汗,改年号为天聪,史称“天聪汗”。1636年,皇太极于盛京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北陵又称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乐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园林的清雅、秀美。
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呈现现在的规模。陵寝建筑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陵寝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其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两侧对称排列,系仿自明朝皇陵而又具有满族陵寝的特点。
隐在古松柏中石象生
方城正门称为隆恩门,上有门楼。方城四角有角楼。宝城后面是隆业山,登山俯视,陵园风光可尽收眼底。
隆恩门与两旁角楼
方城内有隆恩殿、东西配殿、东西晾果房和焚帛亭。隆恩殿后面有二柱门、石五供和券洞门,券洞顶端是大明楼。
隆恩殿前残破的石狮子
隆恩殿内祭祀用具
皇太极的功德碑,全是满文
方城之后是月牙城和宝城,在宝城中心,上为宝顶,下为地宫。
宝顶
这就是埋葬皇太极的一方黄土
昭陵的一大特色就是漫漫数里的古松群。现存古松二千余棵,松龄达三百多年,摇曳挺拔,参天敝日。这些苍翠的陵松在金瓦红墙中构成昭陵又一壮丽景观,其中的“神树”、“凤凰树”、“夫妻树”、“姐妹树”、“龟树”等更是别具特色。
在沈阳能遇到很多韩国人,嘴里说着常在电视剧里听到的韩剧腔调。相片里的就是一群韩国大学生,来沈阳他们的花费并不多,却也算一次出国旅行。
任尔身前显赫,死后也只葬于黄土。人啊,还是多多珍惜这有生之年吧,别把遗憾带进黄土。
。。。。。。。。。。。。。。。。。。。。。。。。。。。。。。。。。。。。。。。。。。。。。
参观完北陵,天快黑了,再步行回到北方医院公交站,乘坐294或260在皇寺广场站下,步行200米就到了西塔
民谣“阿里郎”在街道的上空飘荡,没几个汉字的“妈妈参鸡汤”和“玉桑拿”的招牌闪成一片斑斓。小贩们“出售电话卡”的招牌写满韩文,而《大长今》一样打扮的女孩们在每一道旋转门后微笑鞠躬。
这是韩国么?不,这是深夜10点、零下22度的沈阳市和平区西塔街,位于沈阳地图的正中心位置。这里也是全城唯一一个深夜塞车的地方,即便是在严寒的冬夜,这里依然热闹。
早年间这里是朝鲜族人居住的地方,只有一条小街,坑坑洼洼,宽不过几米,两边除了两三座破旧的小红楼,到处都是低矮的小平房。当时西塔是以穷出名,是有名的棚户区。1992年西塔棚户区拆迁改造,新开了一条街道,人们就叫它西塔街。自从1992年中国和韩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后,到沈阳经商的韩国人越来越多了。这里浓郁的鲜族风味小吃就把这些人聚到了西塔,很快地西塔就不一样了。因为很多韩国人也看到了机会,到这里投资,把韩国的餐饮洗浴,甚至把一些小商品也带到西塔街来。
别看西塔街只有500多米长,可是你到这里保证能吃上最正宗的韩国料理;想唱歌,到处都是韩国点歌机的练歌房;想美容,有镶上千元一颗铂金牙齿的整形店;最出名的,还是镀着黄金的澡池,在那些池子里光洗个澡就要花几十元、上百元的,再喝瓶矿泉水也要三十、二十的。总之韩国有什么店,西塔就有什么店。
它几乎汇集了朝鲜族人餐饮、文化、娱乐和生活的所有元素,处处都洋溢着浓郁的韩国风情,形成了一道极具民族特色的风景线,成为沈阳的“不夜城”,被海内外宾客誉为北方的“小汉城”。
初次来这里的韩国人,会非常吃惊。他们留连忘返地徜徉在高低错落的韩式建筑构成的街区里,欣赏着那些具有鲜明韩国特色的建筑装饰和标牌上五颜六色的朝鲜族文字,仿佛时空倒错,又回到了故乡。他们无法想象在中国的北方竟然还有这么一个和自己的家园如此相似的地方。
在东边胡同里有一个朝鲜族风味市场,有许多批发韩国特产的小店。在这里,韩国味就更浓了,成垛的黄色的冷面堆放在地上,用缸装着的朝鲜大酱,各种稀奇古怪的商品琳琅满目。有各种鲜族人爱吃的干菜、调味佐料,有各种现做的朝鲜咸菜,花样繁多。一种类似于驴打滚的粘糕,在街边现做现卖,买的人挺多的。还有家庭制作韩国料理用的原材料,各种烧烤用的炊具,应有尽有。
不知道这是种什么烟?
在西塔吃过晚饭,买了一大包韩国护手霜、面膜、牙膏什么的,还有很多美味的海苔和鱼子酱。然后打车前往火车站(起步价),准备乘坐晚上12点的夜卧火车前往大连。
(下一篇大连海上日出链接:863347.html)
上一篇:棋盘山一日走
下一篇:从辽中出发——珍珠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