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次,huocheci.com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

从长春来到沈阳,

这个努尔哈赤选定的后金首都,

满清的龙兴之地,

感觉确实繁华多了,

不愧为盛京及东北最大的都市,

可逛的地方也较丰富。

当年爱新觉罗家族就是在这里,

北征蒙古,南征朝鲜,西征明朝,

迈出了他们入主中原的最后一步,

成就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皇朝,

到了这个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

自然必须朝圣一下沈阳故宫。

我住在中街附近,

沈阳故宫信步可至。

门票60元,

与北京故宫一样,

但在规模及气势上难以相提并论,

相比之下实在有点简陋。

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虽没北京紫禁城的富丽堂皇,

但却很有满族特色,

以及历史的厚重感。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1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2

进入大清门,

不远便是祟正殿,

1636年皇太极在此登基称帝,

将国号后金改为清,

也是他处理大政的常朝之处。

虽然比太和殿逊色得多,

但见梁上飞龙仍不失帝王气魄。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3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4

凤凰楼为宫内最高建筑,

凤楼晓日为《盛京八景》之一,

穿过这里就是帝后妃子起居的内宫,

清宁宫是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居住的中宫,

宫前竖立祭天的索伦竿,

祭祀时在竿顶锡斗里置放碎米杂肉,

餵饲神鹊乌鸦。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5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6

清宁宫是典型的满族民居──口袋房,

西四门南西北三面都设火炕,

称万字炕,

是昔日东北人普遍的取暖设施,

至今一些村镇还是用火坑取暖。

此外这里也是举行萨满祭祀的神堂,

居然还供奉关羽的画像,

满族祟敬关二哥真的一点也不假。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7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8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9

关睢宫是取材自诗经中,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也是宠冠后宫的宸妃海兰珠寝宫,

她地位仅次于姑母孝端皇后,

是皇太极一生的最爱,

缔结了一段千古少有的帝妃生死恋。

海兰珠因爱子夭折打击忧郁成病,

弥留时皇太极闻讯从松山战场拔营赶返,

惜仍来迟一步,

皇太极悲恸欲绝寝食俱废几至昏死,

宸妃死后不到两年,

皇太极也在哀痛中命归九泉,

错失了奋战一生眼看即将入主中原的机会。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10

皇太极与海兰珠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11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12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13

宫中悬有悠车,

是满族婴儿的摇篮,

形似小船颇为趣致,

用绳子系在子孙椽子上。

「养育孩子吊起来」,

是东北三大怪之一。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14

曾被视为储君的宸妃爱子,

亦是放在这种悠车中抚养,

若非夭折,

满清的历史可能改写。

永福宫的主人为庄妃布木布泰,

皇后的亲侄女、宸妃海兰珠的亲妹妹,

顺治皇帝的生母,康熙的祖母。

她与多尔衮、洪承畴的暧昧传闻,

脍炙人口,一直争论不休。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15

孝庄与福临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16

大玉儿(孝庄文皇后)一生历清初三朝,

以其聪明的才智,

促进清朝统一和巩固,

先后扶助顺冶、康熙,

开创了清朝的鼎盛。

入主中国后的第一代皇帝福临亦是在这里诞生。

故宫东面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

大政殿八角重檐,俗称八角殿,

用于举行大典,

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军队出征凯旋等。

规模格局虽小,

但颇具气势,

彰显了努尔哈赤的霸气雄图。

而顺治当年也是在此登基继位。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17

努尔哈赤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18

十王亭位于大政殿两侧,

八字形依次排列,

是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的反映,

清初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议政及处理政务之处。

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格局,

虽旗主均为宗室贝勒,

所议也多只为军务,

但在中国历史上算是唯一的「民主」姿态。

不过在入关后帝座稳固,

八王议政已是有名无实,

再沦为中央集权专政局面。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19

十王亭每亭占地不大,

亭内除了坑外就只有茶几两椅,

主要陈列的是本旗及刀箭,

着着显示当时的简朴落后的民族特色。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20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21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22

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创建,

将满人原有的狩猎组织牛录改编,

规定每三百男丁编成一个牛录,

五牛录编成一个甲喇,

五甲喇编成一个固山,

固山就是后来的旗。

清初八旗是结合军事、生产、行政的兵农组织,

编入八旗的男子上马就是战士,

下马就是种地的农民,

家属也都属于他本人所在的旗,

后金的整个国家可以说都是由八旗组成。

小小的皇宫也还是有御花园,

也称后苑,

地方不大,

想东北地区也真没什么可看的园林吧。

这里也是帝后膳食的制作区,

并有地道直通清宁宫。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23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24

西面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嘉荫堂和仰熙斋等。

文溯阁主要用作收藏《四库全书》,

整个建筑以黑绿两色为主色调,

因为藏书忌火,

故取《易经》北方壬癸水,其色属黑,

寓意水从天降,消灭火灾。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25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26

满清得天下,

士人屡以夷夏之别,

高唱反清复明,

实在是迂腐之极。

明朝在万历十五年后,

一国之君28年不曾上朝,

天启宦官专横,东林党争,

崇祯徒具中兴之志,

却刚愎自用,急躁多疑,

刻薄寡恩,滥杀大臣致自毁长城,

苛捐重税民不聊生,

所作所为不亡是没天理。

改朝换代都一定流血,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故然令人齿冷,

但李自成在河南杀人如麻,

张献忠屠四川,

在在都是视人命如草芥,

至少清朝还有康乾盛世,

百姓能喘口气休养生息。

至于到慈禧的晚清,

也跟明末一样,

不亡就没天理。

逛完沈阳故宫,

自不然要看一下皇太极的昭陵。

昭陵与福陵和永陵合称为关外三陵,

也是其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陵墓。

昭陵在北陵公园内,门票30元,

但欲去昭陵,必先经北陵公园,

北陵公园却要另收6元门票,

6元不贵,

公园景色也不错,

但这种票中票确令人很不爽。

北陵公园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

还有不少人在结了薄冰的湖边垂钓,

无冬日的肃杀,

反见清雅秀美。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27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28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29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30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31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32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33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34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35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36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37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38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39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40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41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42

穿过公园经过神桥,

迎面矗立的就是石牌坊,

正式进入昭陵范围。

再穿过券洞门便是月牙城,

城内硫璃照壁刻有象徵着富贵的13朵牡丹。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43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44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45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46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47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48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49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50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51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52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53

照壁下向南的地面上有一段神道,

神道石兽中有两匹立马,

据说是以皇太极生前最爱的两匹骏马为原型雕琢而成,

一胖一瘦,

胖的叫大白,瘦的叫小白。

小白行军可日行千里,

大白驰骋疆场攻破敌阵。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48

城里两端各有蹬道,

拾级而上可达明楼和宝项。

明楼上可看到巨大的宝顶,

宝顶下便是皇太极的墓室,

但墓室中并没有棺椁。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54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55

入关前满族的习俗是火化,

所以皇太极和皇后遗体均实行火葬,

地宫内葬的只是骨灰瓶,

至康熙的景陵起才不再火化,

将棺椁葬入地宫。

宝顶上栽着一棵榆树,

这是效法满清祖陵──永陵,

内里有段神奇故事。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56

传努尔哈赤背着父母骨灰匣长途跋涉,

来到一棵榆树下休息。

他把背上的父母骨灰匣解下来,

放在这棵榆树的树权上。

第二天起来来取骨灰匣时,

竟然发现地上的泥土长没过树权,

把骨灰匣给埋了。

他扒开土想把骨灰匣拿出来,

都无论如何也拿不起来,

就像长在树权上一样。

他找来一把大斧猛砍,

每砍一斧树便往外流血浆,

但伤口又很快长好如初。

努尔哈赤认为这是一棵神树,

是上天向他暗示这里是安葬他父母的风水宝地。

于是顺从天意,

用泥土把树权上的骨灰匣重新埋好,

并在这里住下来,

开始招兵买马,

终创出后金伟业,

后来就在这棵树的地方建起了永陵。

当然这类神怪故事,

历代王朝崛起时均有类似传说,

旨在宣扬君权神授受命于天而已。

皇太极这个痴情皇帝,

死后不仅有孝端文皇后同葬,

至爱的宸妃也伴随墓内,

也算死得其所。

中年流浪记66(沈阳)-----满清的发祥地57

热门游记
热门旅游攻略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工具箱
手机版  丨  电脑版丨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5 huochec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