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及图片为原创,谢绝转载。
=========================
地上堆砌着一些房顶上用的瓦片
有人刚刚修缮过自己的房子
晴好的天气
阳光分外美丽
排风扇 也叫换气扇
年久了,,积聚着厚厚的尘土
古旧的门环
从这个角度看上去 怎么有点像 麦当当叔叔怨念的表情呢
王府门前的怪兽
幸好那时候没有奥特曼
停在落叶里的机动三轮车
北京也管这个 叫 三崩子
先是 自己家里用 虽然属于机动车, 但是交管局并不颁发牌照, 只有拥有者为伤残人士才能例外
目前,由于地铁等公共交通迅猛的发展, 这种车竟然成了盈利性的 连接地铁站与住家的主要摆渡工具了
收费低廉,方便快捷,不受交通堵塞的影响,被人们广泛认可并使用了
虽然由于安全性等因素, 政府部门严令取缔这种车,,但是依然野火烧不尽
由于不是合法经营, 这种车被称为 黑摩的(DI)---黑摩托 的士
有些家用的车辆 担心被城管查抄,,在后门上贴着:“接孙子用的”
院落里柿子树下 废弃的大衣柜
很老的款式
冬储大白菜
这个 ,,,,那个~~~
元芳,你懂吧
很远就看见这串醒目的小东西
走进仔细看,,似乎是晒干的圣女果,,但是摸上去质感比 圣女果 坚硬
主人是一对老夫妇
看见我好奇,就说,,给你摘一个走吧
连忙说,,我只拍下来就好了,,,挂着多好看啊
女主人告诉我 这叫 茄子
第一次听说和见到,,还有这样的茄子...
虽已正午, 天依然那么冷
窗户上的水蒸气不禁令人想起, 温暖的火炉上咝咝冒着蒸汽的大水壶
瓦力升级版??
突然跳出来一只大喵
似乎刚刚睡醒
不断伸着懒腰
是忧郁还是迷幻的眼神?
偶总是觉得猫猫是神秘的, 不可侵犯的
高贵而优雅
一户人家门口晾晒的茄子干儿
很久没有见到这个了
小时候, 一般家里的家具都不是买的
而是,找个相熟的木匠师傅上门制作,不给工钱,,只招待吃喝
那时候的木料比较便宜,,,也没有现在的建材市场,,而是去建材局购买
如果家里要盖个小厨房之类的,,那些门框和房梁, 用家门口的柳树 或者 榆树就可以解决了
记得有次老爸跟一个朋友协作锯树时,,被掉下来的一根粗树叉砸了头,,脑震荡休养了半个月
现在看到这些锯末、刨花, 很多回忆都涌现在脑海里...
抬头看见一个身影 一动不动的趴在房顶的空凋上 到底是怎样了呢 看了一会,,还是没有动静,,你睡吧,不打扰了~~~~
你戴着口罩干吗呀??
预防流感
老门框
门槛也是木质的
已经被踩踏磨损地变了形
蜂窝煤
住过平房的童鞋们应该都有的记忆
一入冬,,家家户户都要购买蜂窝煤
记得有送煤工上门挨家挨户地送, 那个送煤工的样子我一直都没记住
因为他的脸永远跟煤一样黑,,只露出一排雪白的牙齿
还有一个多月就是2013年了
挂在门口的装饰都已经开始准备迎接新年了
北京城区自1993年禁止燃放烟花鞭炮以来,很久都感不到过年的气氛了,后来2005年部分解禁后, 依然不像小时候那么热闹了, 好怀念~~
门前的葡萄架上还挂着叶子
想起小时候,家里的葡萄架夏天郁郁葱葱的样子
还有 葡萄架上 特有的 尾巴上带尖的 胖胖的 绿色的大肉虫子
北冰洋汽水
小时候奢侈的饮料,,依然还在,,但是已经变了味道
这片树皮已经脱离树干
还像个斗篷一样挂在树上
这样的场景一直在记忆中
每天上班的老爸就是这样一边戴手套,一边把裹着棉套的饭盒放进车筐,回头看一眼 ,然后道别
有一次不知为什么,不想跟他道别,,,做他的小尾巴 ,一路追出去
结果, 那天 老爸无奈 带我去上班
不知为啥墙上会挂一只婴儿鞋
这种自行车铃也很少见了
散卖的臭豆腐
离着很远已经闻到味道了
如果您要逛胡同
不建议您这样逛,,除非您特别想坐三轮车兜风
胡同适合慢慢走,慢慢看,不适合一带而过
这样的三轮车骑一圈估计用不了10分钟,胡同的风景还来不及品味就已经错过了
鼓楼前的一个演出场所
逛累了,,坐下喝一碗全羊汤
从口中一直温暖进心中
怎么看,都像大师兄变得
就差个旗杆了
书画摊前的狗狗
要不是他不乖,我还没拍完他就跑开了,也不会一抬头看到一个炒肝、爆肚店
本打算进去想喝碗炒肝,没想到把午饭一起解决了
但是,,那里面的各种号称老北京小吃的东西,实在太不地道了,,不会再去,浪费我的胃
那家店名就不公布了,,,倒胃口ing
结果距离那家店不远处的胡同口就有一家姚记炒肝
大家一定要去这里,
很地道的北京味道
不甘心地又要了一碗炒肝,,矮油,,,这才对味儿呢~~~~
吃多了,可别忘了吃一串 解腻开胃的老北京大冰糖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