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次,huocheci.com

老北京天桥八怪

北京天桥是国内外知名的地方,有着六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它位于北京市区的南面,在前门和永定门之间,东面是天坛,西面是先农坛。过去,这里曾有一座石桥,封建帝王每年冬至要到天坛去祭祀,必须经过这座桥,因此便叫成“天桥”。

清光绪时,为了修整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于是将桥身修平,甚至最后连石栏杆也拆除了。从此,“天桥”便有其名无其实了。随着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这里逐渐成为三教九流聚合之地,五行八作样样俱全。《北京见闻录》中写道:“天桥市场,在天桥西南沟旁。场有七巷,命相星卜,镶牙补眼,收买估衣和当票等浮摊,以及钟表,洋货,靴鞋各肆,皆在北五巷。饭铺,茶馆则在南二巷”。过去,一些穷苦人都荟萃在这里“画锅”卖艺,撂地演出。相声、大鼓、二簧、杂技、气功、戏法等均有,很受老百姓的欢迎,一些文人骚客曾吟歌赋诗,描绘天桥市场的热闹景象:“垂柳腰支全似女,斜阳颜色好于花,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天桥“八大怪”就诞生在这里。“怪”顾名思义,就是不寻常的意思。听老前辈讲以及查阅有关历史资料了解到,早在清光绪时,天桥就出现了八位出类拔萃,技艺非凡的民间艺人,风靡一时。

老北京天桥八怪1

这第一位当推唱太平歌词的朱少文,艺名“穷不怕”,生于一八二九年,卒于一九零零年,终年七十一岁。他祖籍浙江绍兴,是汉军旗人,住北京地安门外毡子房。幼习二簧小花脸,曾搭嵩祝成科班演出,因不能唱红,遂改习架子花脸。后来又标新立异改唱太平歌词,并与说相声的孙丑子结为师兄弟。他擅长用手指捏白沙面撒地成字,每次演出先勾出丈二大的“福”,“寿”,“虎”双钩字,待观众围满时,便撒出一幅前人所作妙趣横生的对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字翰林书”这幅对联正念,倒念字音相同。然后手持两块竹板,随敲随唱,竹板上刻有“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书史落地贫”这便是他艺名“穷不怕”的由来。

  穷不怕确有学问,既能演又能编,如《老倭国斗法》、《过新年》、《黄鹤楼》、《天上有雨》、《堆兵做梦》、《庄公打马》等曲艺段子就是他编的,可惜大部分已经失传。又如《字像》、《字意》、《八大改行》等相声段子也是他创作的。他原是梨园出身,也曾编过京剧《能仁寺》、《八大拿》等。人民称颂他独具雅人深致,一洗一人村俗积习。《都门汇簒》有诗赞他曰:“白沙撒字作生涯,欲索钱财谑语发,弟子更呼贫有本,师徒名色亦堪夸”。《天桥杂咏》说:“信口诙谐一老翁,招财进宝写尤工,频敲竹板蹲身唱,谁道斯人不怕穷。日日街头洒白沙,不须笔墨也涂鸦,文章扫地寻常事,求得钱财为养家”。穷不怕收有徒弟穷有根,贫有本,徐有禄,范有缘,王有道等人自成一派。穷不怕虽然不是相声鼻祖,但是使相声一代崛起,他是起了不少的推动作用。

老北京天桥八怪2

老北京天桥八怪3

这第二位是砸石头的常傻子。其实他并不傻,只是他有几手真功夫,有股子憨劲。每天同他的弟弟常老二,携带一个铁盒装着自制的药丸和几块大小不等的石头在天桥撂地演出。先用一条长凳摆在场子中央,然后将铁盒放置凳上,口中讲些风趣幽默的话,便开始献艺。只见他手提一块青石,定睛凝神,随即用手指向那石块猛地一戳,“啊”的一声,只见好端端的一块石头顿时变得粉碎。他边练边说:“有这股子劲是吃自制‘百补增力丸’吃的。除了增力外,这种药还能治疗闪腰岔气,伤筋动骨,跌打损伤,风寒麻木等病”。说得绘声绘色,因而赢得人们争相购买。《天桥杂咏》中说:“猛向石头哈一声,抡开双臂定双眼,石头撤去石头垫,肉绽皮开也不成。仙家煮石事荒唐,常傻而今可做粮,顽石且能迎手碎,何须更觅点金方”。

老北京天桥八怪4

老北京天桥八怪5

老北京天桥八怪6

这第三位是拉洋片的大金牙。原名叫焦金池。他口内镶有一颗金牙,每张嘴唱时必露出来,因此便有“大金牙”的美称。拉洋片带唱可以说是大金牙首创的,他研究出一套唱腔,别具一格。唱时的伴奏也透着新鲜,不甩丝竹,只需一面小鼓,一面小锣和一面钹,缚在木架上,用线绳连接着,用手一拽叮冬乱响,非常悦耳好听,唱时就以它来伴奏。所唱的段予也是自己编的,大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有一个段予叫《夺龟山》,内容是歌颂孙中山先生闹革命的事迹。在那风雨如磐的旧社会,能够唱出富有进步性的唱词确实不简单,而且那腔调也婉转悠扬。《北平指南》里有这样的记载:“最著者,要推大金牙之拉洋片,声名远震,盖其惹人欢迎与赞誉之处,即其唱词之腔调令人解颐也。”

老北京天桥八怪7

老北京天桥八怪8

这第四位是说唱滑稽数来宝的曹麻子。他长得身高体大,满脸麻子,因此都叫他曹麻子,其实他叫曹德奎。自幼跟着师父黑泥鳅李学艺。他表演的数来宝与众不同,他是三个人合演,他与两个徒弟一问一答一量,相得益彰,为了招引观众,他们都化上妆。曹德奎头上系一根窄带,后面搭一个小铜球,头动球摇引人发笑。手持合扇(俗称牛胯骨),敲时扇上的十三颗小铃铛(俗称十三太保)哗楞哗楞响,声震屋瓦。徒弟们脸上涂着白粉,左手打板(右手打节,一句接一句的数唱,总有新词,唱的内容俗不伤雅,没有荤口,人人可听。他所编演的段予也大都是针砭时事,揭露社会的。像《骂摩登》,“毛竹板,响连声,尊声列公听一听,现在也把世界换,种种样样不如先头,摩登士女不一样,男女都把烟卷抽,中华女子剪了发,满街跑的和尚头……。”风趣泼辣,一针见血。其他如《打天坛》、《变法》、《拆城墙》等也都侩炙人口,娓娓动听。曹德奎在天桥红了几十年。

老北京天桥八怪9

这第五位是表演赛活驴的关德俊。他所表演的赛活驴在天桥也是绝技。所用驴形道具是用黑布精制而成,驴头描绘的很细腻,穿在身上栩栩如生。表演时,在场子中摆上三层三条腿的板凳搭成的“旱桥”,然后他的妻子骑在驴背上,走在“旱桥”上表演各种难度较大的惊险动作,边演边唱莲花落的曲子。这种“杂耍”却也新鲜,博得观众的赞赏和好评。

老北京天桥八怪10

老北京天桥八怪11

这第六位是程傻子。老北京天桥八怪12

老北京天桥八怪13

老北京天桥八怪14

这第七位是练气功和摔胶的沈三。他体魄健壮,武艺高强,最拿手的节目是“双风贯耳”,和“胸前开石”。所谓“双风贯耳”就是在太阳穴上砸砖。用一块崭新的砖头平置地上,以太阳穴部枕之,上方太旧穴再用三块新砖覆盖,然后另一人手拿铁锤猛击上方的三块砖,结果砖头全部粉碎,而脑袋却安然无恙,不觉疼痛。“胸前开石”则是用两条板凳相距三四尺远,后胸枕在一条板凳上,两脚放置在另一条板凳上,将一石盘覆盖石磨于胸上,一人用铁锤猛击磨盘,磨盘击碎,人还静静躺在那里。观众见此情景齐声喊好,拍手欢迎。除此,沈三的摔跤也都被人称道。

老北京天桥八怪15

老北京天桥八怪16

老北京天桥八怪17

这第八位是王小辫子

老北京天桥八怪18

老北京天桥八怪19

以上便是天桥八大怪的一些琐闻铁事。诚然,在天桥这块宝地上,不仅仅出现了这些“怪”人,还有许多如“断石傻王”,“拐子顶砖”,“黄瓜种”,“张狗子”等也都各有一绝,如果把他们说成是一怪也是当之无愧的。就是在天桥小八大怪之后,也不断出现一些优秀的艺术人才,如耍大刀的张宝忠,练杠子的飞飞飞,耍把式的朱国良,朱国全,摔跤的宝善林,满宝珍,大变活人的辛稳立等等,在人民群众中也有深刻的印象。

有人把八大怪按年代顺序分为三拨:

第一拨“八大怪”出现于清朝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是指穷不怕、醋溺膏、韩麻子、盆秃子、田瘸子、丑孙子、鼻嗡子、常傻子等八位艺人。

第二拨“八大怪”出现于辛亥**之后。他们是让蛤蟆教书的老头、老云里飞、花狗熊、耍金钟的、傻王、赵瘸子、志真和尚、程傻子。

第三拨也即最后一拨“八大怪”,是指三、四十年代在天桥出现的几个民间艺人。他们是小云里飞、大金牙、焦德海、大兵黄、沈三、蹭油的、拐子顶砖、赛活驴。

一百多年来,在天桥市场献艺的,除上述三拨“八大怪”以外,还有很多自怀绝技的杰出艺人。他们如八仙过海般各显神通、各练绝招,在北京近代民间艺术史上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一页。

  解放后,天桥艺人也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成了国家的主人,参加了各种文艺团体,成为演员相艺术家,他们的艺术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继承,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俗话说“观今宜鉴古,无不成今”。为使我们的艺术精益求精,就要多从老艺人那里汲取营养。

时代的要求,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出现比八大怪更有成就的艺术家。假如我们年轻的文艺工作者都能象八大怪那样,刻苦钻研、勇于更易,使自己的艺术也有一绝,让观众感到“怪”,那么我们的艺术生命将会有更加旺盛的活力,否则空有创新的思望,马马虎虎,浅尝辄止,纵有壮志,也要付之东流。

热门游记
热门旅游攻略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工具箱
手机版  丨  电脑版丨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5 huocheci.com